| 所属系部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 
 | 
 | 
| 教 研 室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 姓    名 | 李龙 
 | 
| 性    别 | 男 
 |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 
 | 
| 人员性质 | 事业编制教师 | 
| 办 公 室 | 0512-67168684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箱 | [email protected] | 
| 教育经历 | 1)1992年至1996年P站
本科学习;2)1998年至2001年上海P站
硕士研究生学习;3)2004年至2007年上海P站
博士研究生学习;4)2007年至2009年P站
哲学博士后流动站;5)2013年美国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访问学者;6)2019年江苏省中小学师资培养政策研修班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修。 
 | 
| 工作经历 | 1)2001年至今任职P站
;2)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江苏省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职。 
 | 
| 个人简历 | 
 | 
| 研究领域 | 武术文化哲学;武术教育 
 | 
| 开授课程 | 中国武术导论;中国式摔跤;散打;武术套路;短兵等 
 | 
| 科研项目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专著3部:《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2020)。 
 | 
| 论文 | 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40余篇有关武术论文,如《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化出场》(中国体育科技,2010年第2期)、《传统武术的当代出场语境及路径》(上海P站
学报,2016年第4期)等。其中,《诠释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专著3部:《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深层断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的地域文化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2020)。 | 
| 科技成果 | 
 | 
| 荣誉及奖励 |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百名先进个人”;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苏州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和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类)三等奖,论文《理论与实践的范式:太极拳与生活互动研究》获2016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优秀奖,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暨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会议上获二等奖。同时还获得P站
苏鑫科研奖、P站
交行奖教金等奖项。 
 | 
| 招生信息 | 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究生 
 |